【新技術、新項目】守護生命的溫度——神經重癥醫學科成功開展亞低溫血管內降溫新技術
(通訊員:陳蘭蘭、王海波)在神經重癥醫學領域,我們始終追求著技術的創新與突破,致力于為患者帶來更多的生機與希望。近日,在科主任楊旭森的指導下,護士長陳蘭蘭、醫療組長王海波全力執行,成功為一名大面積腦?;颊唛_展了亞低溫血管內降溫技術,這是我科在醫療技術創新道路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。
當這位大面積腦?;颊弑凰腿肟剖視r,情況十分危急。面對挑戰,團隊迅速集結。每一位醫護人員都深知時間就是生命,一場與死神賽跑的戰斗就此打響。憑借豐富的臨床經驗和扎實的專業知識,第一時間對患者的病情進行精準評估,醫療團隊制定出詳細的治療方案,決定采用亞低溫血管內降溫技術進行救治。護士長則迅速做好各項準備工作,緊急開會,調整人力資源,安排特護班次,確保治療過程中所需的人力、設備、藥品等一應俱全。
亞低溫降溫治療,分為特殊物理降溫(冰毯、冰帽)和血管內精準降溫治療,在神經保護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。總結前期亞低溫特殊物理降溫的實戰經驗,對于大面積腦梗患者而言,通過降低體溫,可以有效降低腦代謝率,減少腦組織的氧耗量,減少腦組織乳酸堆積,從而減輕腦缺血再灌注損傷,保護血腦屏障,減少腦水腫,降低顱內壓,抑制內源性毒性產物對腦細胞的損害作用,抑制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,減少一氧化氮終產物的產生,減少神經元死亡,亞低溫治療能顯著降低缺氧缺血性腦病的病死率、降低嚴重神經系統發育障礙發生率、顯著降低腦癱發生率,是治療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腦病的有效方法,如果成功實施從而為保護患者的腦組織提供有力的支持。
在操作過程中,每一步工作都進展得嚴謹而有序。血管內導管的置入,這一過程要求醫生具備極高的操作技巧和精準度,葛輝醫生在超聲引導下,導管準確無誤地到達預定位置,護士張晟榕快速置入測溫導尿管,為后續的降溫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控溫環節至關重要。通過先進的設備,對患者的體溫進行精確監測和調控。將患者的體溫穩定在目標低溫范圍(32 - 35℃),這個溫度范圍既能發揮亞低溫的神經保護作用,又能最大程度避免因低溫帶來的不良反應。在整個控溫過程中,醫護人員時刻保持警惕,特護需要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、神經系統狀態等各項指標的變化,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設備參數,確保體溫的穩定控制。
然而,新技術的應用必然伴隨著重重困難。從對新技術的熟練掌握,到應對患者可能出現的各種突發狀況,醫護團隊的每一位成員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。但是,大家沒有絲毫退縮,憑借著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,不斷克服一個又一個難題。在整個治療期間,醫護團隊持續堅守崗位,密切關注患者的體溫、血壓、心率、呼吸等各項生命體征的變化。每一個環節都容不得絲毫馬虎,每一個細微的變化都牽動著大家的心。每一次的病情觀察、每一個數據的記錄、每一次治療方案的調整,都是我們醫護人員對患者生命負責的體現。
?
經過一段時間的亞低溫治療后,復溫環節同樣需要精細操作。復溫速度必須嚴格控制,過快可能導致患者出現顱內壓增高、腦血流過度灌注等嚴重并發癥,過慢則可能延長患者的住院時間。醫護團隊依據患者的具體情況,制定了個性化的復溫方案,以極慢的速度逐步提升患者體溫,例如每小時提升0.1 - 0.2℃。在這個過程中,醫護人員依然不敢有絲毫懈怠,持續監測患者的各項指標,隨時準備應對可能出現的問題。
??整個過程中,醫護緊密合作,大家各司其職,克服了重重困難。從患者的病情評估、操作的每一個步驟,到控溫和復溫過程中的精細管理,護士隨時將各項數據反饋給醫生,這需要醫護之間高度的默契與協作,以保證操作的安全性,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團隊的心血和智慧。從技術操作的高要求,到患者病情復雜多變帶來的挑戰,再到治療過程中需要長時間高度集中精力的疲憊,但我們從未有過絲毫退縮。這一成功案例,不僅是亞低溫血管內降溫技術的勝利,更是我們醫護團隊緊密合作的成果。
?
經過醫護齊心協力的努力,團隊醫生、護士、護工都不斷得學習,致使整個亞低溫血管內降溫技術的實施過程非常順利?;颊叩牟∏榈玫搅擞行Э刂?,此次成功實施亞低溫血管內降溫技術,是神經重癥醫學科醫護團隊實力的體現,也為今后應對類似病癥積累了寶貴的經驗。我們相信,在不斷探索新技術、新方法的道路上,團隊將能夠為更多的患者提供更優質、更高效的醫療服務。
自治區人民醫院克拉瑪依醫院(市中心醫院)宣傳科
2024年9月25日